「我存了100萬,該拿多少出來投資?」
「最近股市漲好高,是不是應該先賣出,獲利了結?」
「聽說金融股配息很穩,我是不是應該有錢就去買,累積被動收入?」
「這幾年美國漲比較多,是不是應該多買一些美股?」
「聽朋友說,他買了比特幣,一下賺了3倍,我也可以試試?」
身為一名財務顧問,時常聽到這類議題。
當這類議題出現,很可能代表諮詢者的心中,還沒有完整的投資策略。這篇文章將說明建議採用的投資策略,以及相對應的優缺點。
「我存了100萬,該拿多少出來投資?」
「最近股市漲好高,是不是應該先賣出,獲利了結?」
「聽說金融股配息很穩,我是不是應該有錢就去買,累積被動收入?」
「這幾年美國漲比較多,是不是應該多買一些美股?」
「聽朋友說,他買了比特幣,一下賺了3倍,我也可以試試?」
身為一名財務顧問,時常聽到這類議題。
當這類議題出現,很可能代表諮詢者的心中,還沒有完整的投資策略。這篇文章將說明建議採用的投資策略,以及相對應的優缺點。
身為財務顧問,執案時不乏聽到客戶或親友經歷一些常見的高風險投資案例甚至金融詐騙,例如 : 資金盤、P2P借貸平台、藝術品投資、國外不動產、未上市股票和博弈網站…等。
雖然詐騙手法層出不窮,但不外乎是利用投資人
即使新聞不斷播報以及法治機構持續宣導,為什麼金融詐騙仍會不斷發生,我想可歸因於:
在《目標需求導向的投資流程才能讓你抱得更久更安心》一文指出報酬來自於投資人多承擔的風險,也就是風險溢酬,風險與報酬是一個光譜,一端是「高風險、高度不確定、低把握度,換取可能的高報酬,相對也是高虧損的可能」;反之亦然。
在這個全民瘋投資的年代,財務顧問最常被問的一個問題就是,投資什麼才好?金融股、科技股、能源股?還是黃金、債券、房地產甚至是比特幣?
大型股、小型股、成熟市場、新興市場、高評等債券、高收益債券、房地場…等,這些不同的「資產類別」,也是許多基金或ETF名稱上會看到的名詞,但究竟要挑哪一種才好呢?
「疫情逐漸趨緩,旅遊業開始復甦,能源類股看好」、「5G與AI科技引領未來,晶片與半導體不可或缺,前景可期」、「房地產是經濟的火車頭,透過不動產證券化,不用持有實體房屋即可掌握房地產脈動」這些令人眼花撩亂的說法,似乎在告訴我們如果投資要賺錢,就要努力研究總體經濟與產業趨勢,但我們都是平凡人,每天上班、陪伴家人、進修就已經夠忙了,真的有餘力再花時間研究這麼多資訊?
聽眾某餓提問:獨立財務顧問工作本身獲利方式是什麼?以往像保險業務或理專收入來源是推薦商品的佣金,那財務顧問是像律師費,或訂閱制收費?
志峯:確實不同的制度設計,會讓人們做出不同選擇。我會用我們公司(安睿宏觀理財規劃顧問)的制度來回應說明,但不能代表整個產業。
第一個是收取「單次規劃費」,做一次完整的財務規劃,整個流程至少需要五次面談。概念類似做健康檢查,不同的是不只檢查,還包含了後續的調整和執行。
規劃後有些是可以立刻改變的就會馬上執行,比如原本的生涯財務目標不清楚,透過「生涯資產模擬表」就能清楚地看到人生藍圖,該怎麼調整,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買房、什麼時候能夠退休;原本存不下錢,該如何運用分帳戶管理的方式打理財務;以及保險如何調整,哪些舊保單該保留,哪些該調整。
Evelyn:這樣聽起來的確理財顧問也要擔任婚姻諮詢的角色,其實錢就是人生,這是無法逃避的問題。那麼我想詢問,身為獨立財務顧問,從和委託人第一次接觸見面討論的內容,後續到最後提供報告的過程,以及最後報告會囊括怎麼樣的內容?
志峯:先說明獨立財務顧問產業在台灣還處於萌芽階段(雖然安睿宏觀已經努力了20多年),所以我只能就我們公司在做的方式來回應。
大概會分兩大類:一類是只提供到規劃,後面交由客戶自己去執行;第二類是像我們公司,從規劃到執行,以及未來繁瑣的後續服務都包含,提供一站式的服務。
Evelyn:先請志峯簡單自我介紹一下
志峯:大家好,我從事獨立財務顧問八年半,這是第一份工作,沒意外的應該也是最後一份。另外經營財商教育實驗室網站,以及在今周刊、商周有專欄轉載。
Evelyn:如同今天設定的主題,小資族跟獨立財務顧問有什麼關係呢?一般覺得這是高資產客戶才需要的?和銀行理專又有什麼不同呢?
志峯:好奇詢問,你心目中認為的理專是做什麼的呢?
Evelyn:印象中銀行理專比較是買賣某一檔銀行發行的基金,他會看目前市場漲跌的情形提供你建議,有點像報馬仔,我想這是一般人聽到理專心中想像的角色。
志峯:好的,那我們假設一下,你現在有一筆錢大約50萬可以投資,你去找理專給你建議。好奇你過去接觸過的,會詢問你這筆錢什麼時候用?或是這筆錢的投資目的嗎?
F先生,目前30歲,是一名科技業的工程師,時常加班,在工作上盡心盡力。工作多年的他,過往因為某些因素,錢沒有存下來。
F最近開始思考理財議題,他很清楚自己不可能工作一輩子,遲早需要一筆退休金,好安度晚年,他想了解退休金多少才夠?該如何進行投資,以朝向退休目標邁進?
F知道理財並非自己擅長,因此透過網路,找到了我們。
F前來諮詢時,我理解F最在意退休金議題。
但身為顧問,我不能僅關注F的退休金,我必須關注F整體性的理財議題,因為財務方方面面互有關聯,若僅關注一個點,很可能顧此失彼,衍生其他問題。
因此,我詢問F,除了退休金之外,還有哪些理財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