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提到保險在稅務規劃的相關原則,其重點在於提醒消費者勿以基於規避稅負的動機投保,而是回歸填補保障缺口的目的。此篇介紹在保險契約關係人的不同安排上,對於稅負的不同影響。
在這之前補充一些保險與相關稅法的觀念。
上篇提到保險在稅務規劃的相關原則,其重點在於提醒消費者勿以基於規避稅負的動機投保,而是回歸填補保障缺口的目的。此篇介紹在保險契約關係人的不同安排上,對於稅負的不同影響。
在這之前補充一些保險與相關稅法的觀念。
你知道嗎?看似一紙簡單的保單(保險契約),其中卻蘊含著大學問。
電影《腿》的故事描述:錢鈺盈(桂綸鎂飾)的丈夫鄭子漢(楊祐寧飾)在腿部截肢手術後不幸離世,她想拿回丈夫被截肢的腿,卻被醫院百般刁難、互踢皮球,於是一場驚天動地的「奪腿計畫」就此展開…而這段充滿黑色幽默的尋腿旅程中,也穿插著錢鈺盈與鄭子漢從相識、相愛到相互虧欠的過往。
(以下劇情爆雷,慎入)
當你走進百貨公司的服飾專櫃時,門市人員不但沒有鼓吹你把喜歡的都帶走,反而在得知你衣櫃裡已經有同款式的衣服時提醒你不要買重複的,你會不會覺得很奇怪?
或是買車時銷售人員沒有向你大力推薦最頂級(也最昂貴)的汽車音響或高級皮椅,反而在瞭解你是因為即將有新生兒才買車,即使他會少賺一點,也會建議你把預算花在嬰兒汽座上?
這樣子違反我們一般對業務或銷售人員的印象,有可能出現在保險業務員身上嗎?
同樣都是身故的時候理賠一百萬的壽險,一個一年要繳39,600元,另一個一年只需要3,390元,是你的話會選哪一個?
新冠肺炎疫情擴大,今日(5/21)國內新增312例本土確診病例,國內連續7天本土個案破百,前日(5/19)指揮官陳時中宣佈提升全國疫情警戒至第三級。
隨著疫情升溫,各家產險公司評估風險胃納,也陸續向金管會通報暫停受理。金管會保險局5/18表示,已收到新安東京海上產物的「兒童居家照顧費用保險」、國泰產物的「心疫滿分」專案暫時停止受理新件;5/19旺旺友聯產物及泰安產物也陸續宣佈5/21中午暫停受理「情疫相挺」及「有疫健康2.0」專案。
隨著疫情擴大,隔離、匡列人數愈來愈多,「防疫保單」一時間成為最熱門討論話題。究竟,防疫保單是什麼?有需要投保嗎?如果要投保,哪種選擇比較合適呢?
「志峯,剛剛某某保險公司的朋友,建議我買這張,你的看法是什麼?(傳某家防疫險DM)」
「現在防疫險好像很夯,也有幾家停售了,你覺得要買嗎?(傳新聞或文章連結)」
許多人考量要不要買防疫險的時候,思考層面都是直接跳到商品(What),詢問某張保單能不能買,但其實更重要的是挑選原則(How),以及需不需要買(Why)。
商品數量多且經常變化,若沒有從自身需求角度出發,依循「Why → How → What」的思考脈絡,很容易看得眼花撩亂,買到不合適或非必要的商品。
清明連假發生太魯閣號事故導致數十個家庭破碎,舉國哀慟。據新聞報導,4壽險業合計46位保戶身故,身故理賠逾9,500萬元,亦即平均每人身故保險金約206萬(不含台鐵、工程車責任保險及信用卡旅平險等)。試想,萬一罹難者是家庭中經濟支柱,這樣的理賠金額足夠嗎?遺屬不僅須面對親人突然離開的惡耗,還須面對往後的經濟重擔。
據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之壽險統計資料,民國108年投保率256%,亦即一個人有2.56張保單(人壽保險契約件數 ÷ 總人口數),保費佔可支配所得高達37.45%(總保費收入 ÷ 國民所得)。然而108年死亡給付約20萬人,每人平均身故給付57.8萬。可以看見保費支出過高,但身故保額偏低,若是家庭經濟支柱不幸早一步離開,保險金能支應整個家庭開銷多久?
相較過往保險業在台發展初期,社會氛圍多認為保險推銷是在詛咒自己,或是因著人情購買。到目前國人漸有風險意識、認同保險的觀念,但不清楚萬一真的發生各種風險時,需要什麼樣的險種?以及需要多少的保障額度?
多數人對於「理財規劃服務」的一個誤解是有錢人才需要,但理財規劃的目的是達成財務目標,理財規劃的過程就是取得平衡的過程,讓有限資源得到恰當分配。在這個前提下,對小資族而言每分錢都是辛辛苦苦攢下來的,如何透過理財規劃將每分錢都花在刀口上更顯得重要!
小安前來諮詢規劃時,描述目前生活品質都過得不錯,但心中總有個隱憂是能否持續安心地花用。經過檢視目前的財務狀況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