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資產累積,保險可以愈買愈少?你的業務員會主動建議降低保額嗎?

主動建議降低保額?

當你走進百貨公司的服飾專櫃時,門市人員不但沒有鼓吹你把喜歡的都帶走,反而在得知你衣櫃裡已經有同款式的衣服時提醒你不要買重複的,你會不會覺得很奇怪?

或是買車時銷售人員沒有向你大力推薦最頂級(也最昂貴)的汽車音響或高級皮椅,反而在瞭解你是因為即將有新生兒才買車,即使他會少賺一點,也會建議你把預算花在嬰兒汽座上?

這樣子違反我們一般對業務或銷售人員的印象,有可能出現在保險業務員身上嗎?

 

終身與定期型險種的差異

同樣都是身故的時候理賠一百萬的壽險,一個一年要繳39,600元,另一個一年只需要3,390元,是你的話會選哪一個?​

會有這樣的差異是因為在保險險種當中,可以分為定期型與終身型,定期險是繳幾年保費就有幾年保障,例如一年期壽險就是繳一年保一年,終身型則是繳幾年後就保障終身,例如20年期終身壽險就是繳費20年保障終身。

對保險公司來說,因為定期型只需要考慮當年度的風險,年輕人身故風險低,保費自然較低;但終身型因為要保障終身,所以保險公司需要精算一個人一生的風險,並且在20年之內收取該收的保費,也難怪保費會差異這麼大了。​

對年輕人來說,初入職場收入有限,如果為了要終身的保障卻又無法負擔高額保費,那麼通常就只能採取降低保額的做法,造成的現象就是保障普遍偏低,所以台灣人平均身故給付只有57.8萬(108年資料),可以試想看看這樣的理賠是否足夠。​

所以較佳的做法是先了解自己所需要的保障額度後,採用定期型的保險做足保障,同時保費又在可負擔範圍內。​

但有人會說,隨著年紀增加,風險逐漸提高,保險公司的費率也會逐年增加,萬一未來保費無法負擔,該怎麼辦?難道未來的風險不用擔心嗎?​因此使用定期險的配套措施就是搭配差額理財,將省下來的保費進行投資以累積資產,因應未來可能的風險。

累積資產

 

隨著資產累積,保險額度可以下降

保險的保額,應該要隨著人生階段不同而變化​就像國中生穿的衣服,到了大學肯定不合身,而保險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應該隨著時間調整適合的組合。

最明顯的差異,就在於隨著時間經過,資產會逐漸累積(一般正常狀況下),這時候風險的抵抗能力,一部份可以依靠自己累積的資產,重病、重殘等特別嚴重的長期巨額支出缺口,再由保險補足。

這時候定期險的另一個優勢就出現了,就是當我們要調整保額或更換商品時,不用擔心終身型前期繳的保費浪費,可以毫無負擔的採用更適合的商品組合(只要身體健康),這也就是為什麼理財規劃當中定期檢視的重要性,為的就是讓顧問陪伴你掌握整體的財務狀況,根據資產累積的成果與人生階段不同的需求變化,做出最適當地調整。

而財務顧問與保險業務員的不同之處,就是可以用更廣的角度提供解決方案,而非單從保險這項工具解決,善加運用儲蓄、保險、投資等各種理財工具的組合,讓儲蓄發揮保本、高流動性的特點;讓保險發揮低成本取得高保障的特性來移轉風險,讓投資發揮長時間的複利效果,使得客戶的每一分錢都能用在刀口上

隨著時間調整

 

持續顧問費制度,迴避利益衝突

不論是保險商品也好,基金、股票、ETF等投資工具也好,這些都只是達成財務目標的方法與工具,就像藥有很多種,但真正有效能夠治病的才是我們需要的藥,醫生絕對不會叫你吃越多藥越好,金融商品也是。​

財務顧問不會一有新的保險商品推出就叫你買,也不會因為業績希望你買越多保險越好,而是​根據客戶不同的人生階段逐漸調整保險額度,例如隨著房貸一年一年償還而可能降低壽險額度,或是在即將退休階段,確認客戶醫療準備都足夠後,透過充分地溝通和評估,考慮降低醫療保障。

儘管在減少保額的同時,顧問的保險佣金收入因此減少也沒關係,因為顧問的主要收入來源,是顧問費而非佣金,詳見《就因為你是小資族,更需要「獨立財務顧問」啊!(下)-Clubhouse筆記》

持續性的顧問費用,讓顧問不需要擔心收入來源,更能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把心思放在需求或財務狀況的變化,給予合適的調整建議。唯有顧問同時具備專業知識、持續陪伴的耐心、減少利益衝突的制度,才能夠提供全方位的理財規劃服務。​

與顧問合作

 

延伸閱讀

 

訂閱
通知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