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算申報注意事項
申報期限:107/05/01~05/31
一、建議以網路報稅,透過憑證或查詢碼帶入資料
只要下載報稅軟體,然後將扶養的每一位親屬,都採用自然人憑證、金融憑證、健保卡+密碼、身分證字號+戶號+查詢碼,四種方式擇一雲端帶入所得,以及可列舉扣除的項目與金額,各項扣除額不會遺漏!報稅更方便。
「查詢碼」可親自或委託代理人攜帶身份證於各地區國稅局及其分局、稽徵所辦理查調服務取得;「戶號」則記載於現在設籍地址的戶口名簿上。
申報期限:107/05/01~05/31
只要下載報稅軟體,然後將扶養的每一位親屬,都採用自然人憑證、金融憑證、健保卡+密碼、身分證字號+戶號+查詢碼,四種方式擇一雲端帶入所得,以及可列舉扣除的項目與金額,各項扣除額不會遺漏!報稅更方便。
「查詢碼」可親自或委託代理人攜帶身份證於各地區國稅局及其分局、稽徵所辦理查調服務取得;「戶號」則記載於現在設籍地址的戶口名簿上。
從踏入獨立財務顧問(Independent Financial Adviser, IFA)產業至今,一轉眼已五年多,覺得是時候寫個系列文,提供一些方向給想進入這個領域的朋友們。這篇先談為什麼我會一畢業就選擇這個在台灣尚未成形的產業,而非多數人選擇的金融業?
「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 Paulo Coelho
多虧大學期間唸了八年兩個學校三個系的福(輔大物理、東海資管、東海財金),讓我比其它人多了四年的時間思考人生價值與方向。
還記得在輔大時,想法很簡單,期望自己做大事、立大業,賺大錢後再幫助人,像比爾蓋茲和巴菲特那樣捐出許多財產。後來因為《富爸爸,窮爸爸》一書,而對商管學院感到興趣,跑去選修經濟、會計等課程。但因為社團玩太兇,最終在大三上學期時,被雙二一肄業。
讀者詢問:「我目前單身無子女,工作已進入半退休狀態。之前看新聞說長照法已通過,那麼是否還需要買商業保險中的長照險?商業保險與政府籌辦的長照差別在哪?會不會相互重疊或衝突呢?」
考慮要不要買商業長照險之前,先來瞭解為什麼要擔心長期照顧這件事?接著認識政府長照法內容以及商業長照險的保障範圍,才有足夠的資訊能做決策。
文長慎入,先說結論:政府的長照服務幫助有限,仍需規劃商業保險來移轉風險。建議優先選擇「定期型」的殘廢險和殘扶險保障大部分的長照風險,預算相當充裕者,才考慮是否要規劃長照險。
台灣人口急速老化,速度在全世界中僅次於日本。10年後,每3.2個青壯年要養一個老人,每5人中就有1人是65歲以上老人;30年後,更是每3人中就有1人是老年人口。
申報期限:106/05/01~06/01
因此不會寄發扣繳憑單,建議利用自然人憑證、金融憑證、健保卡+密碼、身分證字號+戶號+查詢碼等四種方式申報所得稅,只要下載報稅軟體,可雲端帶入所得,以及可列舉扣除的項目與金額,報稅更為方便。
「查詢碼」可親自或委託代理人攜帶身份證於各地區國稅局及其分局、稽徵所辦理查調服務取得;「戶號」則記載於現在設籍地址的戶口名簿。
申報期限:105/05/01~05/31
因此不會寄發扣繳憑單,建議利用自然人憑證、金融憑證、健保卡+密碼、身分證字號+戶號+查詢碼等四種方式來申報所得稅,只要下載報稅軟體,可雲端帶入所得,以及可列舉扣除的項目與金額,報稅更為方便。
前幾年北區國稅局發了一篇新聞稿,整理以往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常見的錯誤,提醒納稅義務人注意,每年我都會重新整理更新,一起來看看有哪些部份要特別注意的吧!
僅申報手頭拿到的所得資料,未申報無法查調的非扣繳所得(財產交易所得、租賃所得等),或是未合併申報受扶養親屬的所得。
誤將年滿70歲以上其他親屬(叔、伯等)免稅額,誤比照直系尊親屬適用。年滿70歲的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及受扶養直系尊親屬(父母、祖父母)免稅額為132,000元;但若申報扶養年滿70歲的兄弟姊妹或其他親屬僅適用一般免稅額88,000元。
一年一度的噴錢報稅季又到了,每年應繳納的個人綜合所得稅究竟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而今年又有什麼調整與變化?用範例試算讓您一次瞭解!
(2018/4/25更新:紅字為今年調整內容,螢光色為容易疏忽的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