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為你是小資族,更需要「獨立財務顧問」啊!(上)-Clubhouse筆記

財務嚮導

Evelyn:先請志峯簡單自我介紹一下

志峯:大家好,我從事獨立財務顧問八年半,這是第一份工作,沒意外的應該也是最後一份。另外經營財商教育實驗室網站,以及在今周刊、商周有專欄轉載。

 

獨立財務顧問是什麼?

Evelyn:如同今天設定的主題,小資族跟獨立財務顧問有什麼關係呢?一般覺得這是高資產客戶才需要的?和銀行理專又有什麼不同呢?

志峯:好奇詢問,你心目中認為的理專是做什麼的呢?

Evelyn:印象中銀行理專比較是買賣某一檔銀行發行的基金,他會看目前市場漲跌的情形提供你建議,有點像報馬仔,我想這是一般人聽到理專心中想像的角色。

志峯:好的,那我們假設一下,你現在有一筆錢大約50萬可以投資,你去找理專給你建議。好奇你過去接觸過的,會詢問你這筆錢什麼時候用?或是這筆錢的投資目的嗎?

Evelyn:當然不會啊,比如理專會和你說現在買澳幣很划算,把美金賣掉轉澳幣。像這樣接收到訊息,告訴你低點來了逢低布局、高點局部出脫,不太會問說投資打算拿來幹嘛?希望得到多少報酬?會希望你頻繁進出。

志峯:那試想一下,假設這50萬是明年就要結婚的錢,你投入投資市場,但狀況不如預期,跌了20%甚至一半,那結婚該怎麼辦?

Evelyn:只能跟爸媽借,被臭罵一頓…

志峯:我們都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不過當然過去接觸過的金融從業人員不等於所有金融業的面貌,畢竟怎麼樣的人都會有。但你會發現一件事情,到底「跟什麼一樣或是不一樣」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你最在意的是什麼?這筆錢何時要用?目的是什麼?

 

釐清理財目的,想想多少才「夠」

Evelyn:理解意思。但我想多數人的問題就是單純希望錢變多,不一定會想到投資的目的,所以就會拿去買金融商品,但原因不很清楚,就希望錢變多。我想應該不會有人嫌錢少吧?我有很多讀者是想投入理財的新手,都是類似的狀況。為什麼要投資理財這件事,志峯可以再幫我們說明嗎?

志峯:舉個例子,曾經有個客戶第一次諮詢,我詢問他理財經驗的想法和目標,客戶回說「我要財務自由!」(Evelyn:這很常聽到!)

我接著問:你認知的財務自由是什麼?客戶回覆「希望靠被動收入產生的收益,可以大過一年的生活開銷」

接下來我問:想像一下未來目標,結婚生子教育買房…等等(釐清目標的過程省略),如果今天逐步累積下來的資產,都能達成這些目標的話,這樣可以嗎?客戶想想後回覆「也可以」

最後我問:那你覺得這樣還需要達到財務自由嗎?客戶就理解了

我想,大多數人是因為不知道多少才夠,所以才會追求財務自由,並且期待愈多愈好、愈快愈好。

 

財務顧問如同家庭醫生

Evelyn:我在思考今天主題時,腦海畫面出現我家的家庭醫生,我和先生、小孩固定去給同個醫生看診。這醫生非常了解我們家族病史、對什麼過敏、身體狀況。覺得獨立財務顧問很像是個人或家庭的財務醫生,做整個家庭財務健診、釐清財務目標、需要什麼規劃等,就像是詢問醫生缺什麼營養素。

要找對人做財務健診,才不會盲目去追尋明牌,連到底需要多少錢都不了解。就像是生病但不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聽別人說什麼什麼去水腫,或是吃什麼補鐵補鈣,但其實生病原因不是這些。這樣的類比志峯覺得適合嗎?

志峯:這樣的譬喻我覺得很棒,有八成接近,但有一些細節和服務略有不同,舉個例,比如前陣子很夯的防疫險之亂。

Evelyn:對!你有買嗎?

志峯:和我們合作很久的客戶,聽到防疫險用500元換10萬,就會想說這之中有沒有BUG?所以客戶轉傳他朋友給他的訊息,問我說這有沒有什麼問題?

我們最了解客戶的狀況,所以會和他分析這商品的本質是什麼,並評估客戶的狀況,告訴他適不適合就像是家庭財務醫生,提供最適合的選項。

 

小資族也需要獨立財務顧問嗎?

Evelyn:那回到今天的主題,為什麼就因為是小資族,所以更需要獨立財務顧問?

志峯:很重要的因素在於資源愈有限,愈不能犯錯如果資源相對多,不管投資失利,或沒有買對保險卻發生風險,都能夠自己承擔。在這樣的角度下,小資族特別不能犯錯。很辛苦一月存1萬、2萬,好不容易存了50萬拿去投資,有的人會覺得投入的本金比較小,就算賠光也沒關係。但我們看的是因為資源非常有限,所以不只是賠50萬,而是賠掉一個有1,000萬資產的人,花一年時間去投資,同時取得5%的獲利,才有50萬,再加上累積到1,000萬資產所需要的時間,這才是最大的成本

Evelyn:如果當初期待是要賺50%,卻賠了50%,這樣要再賺回原本的資金,需要賺到100%,這是非常大的挑戰、很不容易。

 

設定具體目標,就能落實行動

Evelyn:那麼我們以終為始,志峯服務這麼多年,是否有那些小資族客戶是經過財務顧問做梳理和行動方案,讓財務得到翻轉的案例?

志峯:有一個客戶第一年來進行規劃,每月能夠擠出來的錢就是1萬塊,他從22歲開始工作到28歲,手邊的錢一直沒有好好存下來。

在我們協助下,第一年用分帳戶的管理方法,不能所有錢拿去投資,要先留著部份做為緊急預備金,因此每月定時定額投資只有3,000元。

第二年年度檢視,不僅緊急預備金已累積足夠,定時定額投資還拉高到1.5萬。客戶的父母逐漸年長,住公寓的話膝蓋會爬不動,所以未來想替家人換房子。因為目標清楚,所以客戶會開始思考可以從哪邊開源增加收入、節流減少支出他還在假日抽空去做居家清潔。

藉由規劃釐清目標,搭配分帳戶管理的技巧,讓客戶從原地打轉、存不下錢,到現在持續朝目標前進,第二年儲蓄狀況就愈來愈好。

Evelyn:這就像我決定去運動,並不是說立刻變瘦,而是開始知道身上有這麼多肌肉群,過去都沒有使用他們的意識,在運動後就開始意識到。就像這樣,過去對於理財懵懂,但經過清楚梳理就醒過來了,腦中有清楚的目標去行動。跟運動很像,前面非常痛苦,但身體養成習慣後,複利效果愈來愈顯著。

 

打開注意力開關,目標會愈想愈清楚

鋒哥:那我想問志峯,比起跟金融機構以銷售為導向服務,獨立財務顧問傾向為目標導向,釐清客戶理財目標。但有個問題是,台灣人多數沒有自己人生目標,不知道為何讀大學、上班20多年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是單純希望錢愈多愈好。如何協助客戶去挖掘投資目標和理財目標,這是否為獨立財務顧問在執案時最痛苦、最難的點?

志峯:其實財務規劃只是人生規劃的一部分,更重要的確實是整個人生的規劃。我們也會遇到對未來比較沒有想法的客戶,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討論、關心他的生活,瞭解他關注什麼。

或許顧問的年紀、經歷沒有客戶多,但我們看過很多不同的人生樣態,不同的資產、生活方式及價值觀,可以讓客戶有不同的看見。比如會不會想讓小孩接受體制外教育,或是有客戶的退休生活是用遊居的。提供各種不同的參考和選項,在討論過程中看客戶對這樣的想法是否有共鳴,有人說這我喜歡、我想要。

就像人在台北,雖然沒那麼清楚要去哪邊,但可以先訂方向要往中南部,開始行動,而非一直原地打轉。持續思考人生方向,再配合後續的「年度檢視」服務,我相信會愈想愈清楚的!這是《祕密》那本書提到的「吸引力法則」概念,當我們開始規劃,並持續思考之後,就會打開注意力的開關,例如開始關心父母的退休生活在做些什麼,一個月會花多少錢…等,對未來的方向自然也就更清楚。

我常開玩笑說,顧問不只要懂財務,還要略懂婚姻諮商,協助夫妻取得共識,或是有可能談到職涯規劃…等,畢竟財務跟人生各個面向都息息相關。

 

Evelyn:的確對於財務的開關要先打開,畢竟小資族資源有限,對風險承受度是低的,有房貸車貸,需要財務顧問協助釐清需求和找出不足之處。第二個是財務注意力還沒打開,通常在生活中很難做出具體行動,相信這部份顧問能幫上忙。

志峯:補充一點,這部份在夫妻之間尤其明顯。夫妻間要討論和溝通,不能只是一個人腦海想一想。我們在第一次面談後會請夫妻準備一些資料,思考一些事情,第二次面談時會詢問夫妻倆從上次面談後有沒有討論什麼?多數情況是只有準備好資料,但沒有時間討論。工作和生活有太多事情忙碌,好好坐下來討論一件事情,對很多夫妻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財務規劃能讓他們好好坐下來,談談對於未來的想法。

 

延伸閱讀

 

與談者簡介

Evelyn Lin
財經雜誌網站主編,超過13年記者、編輯經歷。歷年主跑路線包括台灣上市櫃科技公司和投資理財。擅長採訪寫作與數位內容策展。
個人網站:我是EE – 女性理財&親子生活
FB粉專:我是EE – 女性理財&親子生活

李柏鋒(鋒哥)
Inside主編、台灣ETF投資學院創辦人、腦力矩創辦人。
個人網站:李柏鋒的擴大機
FB粉專:李柏鋒的擴大機

 

訂閱
通知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