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安太歲不能申報捐贈!?國稅局提醒,避開報稅時常見的14項疏失(2023/5/20更新)

國稅局提醒!避開報稅時常見的11項疏失

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常見疏失

前幾年北區國稅局發了一篇新聞稿,整理以往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常見的錯誤,提醒納稅義務人注意,每年我都會重新整理更新,一起來看看有哪些部份要特別注意的吧!(2023/5/20更新)

一、漏報所得

僅申報手頭拿到的所得資料,未申報無法查調的非扣繳所得(財產交易所得、租賃所得等);或是未合併申報受扶養親屬的所得;還有一種情況是父母無所得,但未成年子女有所得,且已超過當年度規定的免稅額及標準扣除額合計數,如此還是要以父或母為納稅義務人與未成年子女合併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

另一種情況是獨資資本主或合夥組織合夥人,未將該事業當年度分配的營利事業所得額,列為個人營利所得,申報綜合所得稅。

二、漏報大陸地區來源所得

台灣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有大陸地區來源所得,應合併台灣地區來源所得課徵所得稅。但其在大陸地區已繳納的稅額,可從應納稅額中扣抵,可扣抵稅額以加計大陸地區來源所得後所增加的稅額為上限。

閱讀更多 read more

3步驟算出個人綜合所得稅,懂得計算原理更能合法節稅!(2022/5/1更新)

3步驟算出個人綜合所得稅

一年一度的噴錢報稅季又到了,每年應繳納的個人綜合所得稅究竟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而今年又有什麼調整與變化?用範例試算讓您一次瞭解!

 

個人綜合所得稅計算

Step 1:計算綜合所得淨額

2022/5/1更新:紅字為今年變化螢光色為容易疏忽的部份)

閱讀更多 read more

為什麼總是理錯財?因為你只想到你自己!

為什麼總是理錯財?因為你只想到你自己!

守財,是理財最後一哩路

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於是大家努力學理財,希望能多賺一點,卻往往忽略了風險,跌倒之後再安慰自己「繳學費」是必經之路。

小賠還能承擔就算了,萬一像我的房客,60多歲退休後,短短4個月就把退休金300多萬在台股市場中賠光,必須重回職場……讓我不禁直呼:「理錯財,不如不理財!」守財,是理財最後一哩路,其重要性不可輕忽,向大家分享以下五個小叮嚀:

一、太好的不是真的

雖然是老生常談,但馬多夫騙局、南寧假投資等詐騙案仍層出不窮,因為貪婪是人的天性之一。我們必須時常提醒自己「太好的不是真的」,縱使有也輪不到自己。

許多朋友曾問我,接到電話或Email,介紹未上市股票的投資機會,能不能做?我會建議先試著問自己:「為什麼要找我?」、「若真的這麼好,為什麼自己不做?」、「對方賺什麼?」。別只想到自己可能賺多少,去想想別人賺什麼?

閱讀更多 read more

你知道嗎?錢也是有名字的!

釐清四錢,合理期待不失望

去年(2015)8/24,台股盤中一度暴跌583點,跌幅高達7.5%,有網友的選擇權部位被代為沖銷,240萬資金瞬間賠光,還負債100多萬

 

我們為什麼要理財?

花3分鐘問問自己,為什麼會想要投資理財?是想達成什麼財務目標?購屋?提早退休?甚至財務自由?(回答完之後再往下看)

坊間一堆雜誌、書籍在提倡財務自由,或教你幾年賺千萬,究竟是你自由,還是他自由?能達成財務自由當然好,但試想,有可能每個人都達成嗎?若一整個社會都如此,那麼誰在工作?有再多錢也買不到東西,因為沒人製造,也沒人服務你。用個很爛的譬喻,就好比大家都期待中樂透頭獎,但真的每個人都中了的時候,就不是一件好事了(笑)。

這邊談的,不只是機率高低的問題,而是一旦當你理財的目的是為了以後能夠躺著賺,那往往就是悽慘的第一步,俗話說:「期待愈高,失望愈大。」

想想看本文開頭的案例,那樣大起大落的生活真的是我們所期待的嗎?其實,多數人所追求的,不過是安居樂業、平安健康、有足夠的退休金…等等小幸福,為的就是一份「安心」罷了。會追求愈多愈好、愈快達成愈好,只不過是因為不知道「多少才夠」,而顯現出的一種直覺反應。

閱讀更多 read more

等等,我們講得是同一種利率嗎?!

認識實際年利率,財務決策更容易

單利、複利、報酬率、年化報酬率、投資報酬率、再投資報酬率、殖利率、名目利率、實際利率、折現率、貼現率、預定利率、宣告利率、貸款利率、循環利率、一分利…都是我們聽過的利率,但這些是否相同?若不同,又有何差異呢?在做任何討論之前,必須先定義清楚我們講得是同一種「利率」,才不會產生溝通上的落差。

舉個實際的例子:銀行定存牌告利率6個月為0.93%、一年期1.21%、兩年期1.24%,請問今天拿10,000元定存6個月、一年、兩年,分別可以拿到多少利息?(整存整付、四捨五入)

答案是:47元、121元、250元。若全數答對,恭喜您的觀念很清楚!要是答案跟您想的不太一樣也沒關係,這篇文章才有存在的價值,且聽我一一道來。

 

以「實際年利率」為溝通基礎

在銀行的牌告利率中呈現的利率,就是實際年利率(Effective Annual Rate ,EAR),意思是把不同期間的利率,化為同樣以「一年」期間計算的利率,當用於儲蓄、投資時也可稱為「年化報酬率」或「複利」。就像高麗菜一斤25元,是以「一斤」做為相同比較基礎,如此才好溝通及比價。

閱讀更多 read more

其實,養老險不是讓你養老的!

前兩週有一位民眾來信詢問某保險公司出的一張「養老保險」好不好?他可以買嗎?商品內容為60歲男性,購買保額56萬,躉繳保費98.9萬,共保障9年,這9年間身故保障為55~88萬(各年度不同),每年可領取生存保險金11.2萬,領9年,屆滿後契約即終止。

 

生領死也領,什麼保險這麼好?

其實,養老保險的學名叫做「生死合險」,是「生存保險」加上「死亡保險」,在保障期間內死亡會給付身故保險金,生存則給付生存保險金,可能是一筆或分筆領取。為什麼生存與身故都有給付這麼好?當然是因為兩項給付都給的少!

以上述例子領回的部份來看,一開始繳98.9萬,後面9年每年領11.2萬,由於這樣的現金流跨越不同年期,要瞭解好不好,就必須透過財務計算機或Excel計算「年化報酬率」,意即每一年的複利報酬率,如此才能和銀行的一年期定存有相同的比較基礎。

不考慮保障的部分,計算後得知此保單年化報酬率(IRR)為0.38%;若是每年領回的11.2萬都是花掉,那麼修正後的年化報酬率(MIRR)更會降到0.21% ,這樣的報酬率您滿意嗎?

閱讀更多 read more

跟著財務顧問學記帳 – 方法篇

找到屬於自己的記帳方式,愈記愈有趣

不只是記帳,而是完整的儲蓄規劃流程

上次觀念篇談到儲蓄規劃的五個步驟:

  1. 可支配所得劃分
  2. 界定三要
  3. 量化目標&擬定預算
  4. 記帳
  5. 定期檢視&調整

這五個步驟中,大家最常聽到,也最重視的就是步驟四「記帳」,這篇將深入談談記帳的方法,並且讓你找到屬於自己的記帳方式,但慢慢地你會發現記帳不只是記帳,而是完整的儲蓄規劃流程,與其它四個步驟其實密不可分。

後面將提到三種記帳(儲蓄)方式,是由複雜到簡單排序,若看到頭昏可以跳下一個方法,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即可,分別是:

  • 複式簿記法
  • 消浪投儲蓄法
  • 預算控制法

閱讀更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