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和先生近期完成理財規劃,得到許多不同於以往的觀念,她很希望藉由自身的經驗,讓更多人了解正確的理財方式,以下是S規劃後的心得分享。
作者:台北S小姐
年收三百萬夠不夠用?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我也是,只是我從沒想過年收三百萬還會有財務赤字的一天。
在還沒進行財務規劃前,我跟先生看著存款,都會覺得很夠用,因為收入高,所以想買什麼就可以買什麼,想去哪也可以去哪,雖然沒有很奢侈的消費,但也算過得非常愜意。
過往的理財模式
由於先生親戚是保險員,所以大部分都交給他們規劃,保了很多終生醫療險,也因為害怕投資風險,所以也保了很多儲蓄險,想說至少比定存高,哪一天要買房,多存點錢總沒錯。
所以我們總年收有2/3在繳保費,1/6孝親費,剩下的1/6是我們自己的生活費,因為生活暫時無虞又有在保儲蓄險,所以即使每年活存金額都沒增長甚至下降,也覺得沒什麼問題。
直到某次我看到理財周刊上介紹一位急診醫師,也是跟我們一樣的情況,賺多花多保多,可是有天當他把老家整修後,驚覺戶頭裡只剩五十萬,才發現不妙,只剩這樣怎麼退休,於是找了理財顧問重新規劃。
我看完後趕緊跟我先生商量是不是要去諮詢一下,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進行諮詢後才發現原來以前理財的觀念大錯特錯。
理財規劃,翻轉了許多觀念
一、保險是要預防錢還沒賺夠時不能賺錢的風險,不是越多越好,剛剛好就好
我們最重要的資產來源就是我們的身體,所以保險要預防不能工作時的風險,例如每個月要多少安家費,醫藥費,看護費、孝親費等等,需要幾年?這都要精算,然後按照這個數字,再回去投保適當的險種,而這金額通常很高。
但終身型保單通常保費高保額低,而定期型保單則是保費低保額高,雖然乍看終身型的繳二十年左右就不用再繳比較划算,但實際上卻多付很多錢又無法達到所需目標。
所以理財顧問幫我們調整了保單,得到高保額低保費,一年只剩不到1/10的保費,卻讓我們得到非常安心的保障,而省下來的錢就可以轉到投資錢那裡了。
二、財務規劃要倒著規劃,先列出人生目標,才知道要存多少錢
之前就傻傻的拼命存儲蓄險,卻沒有明確的目標,想買房不知道要買多少錢的?想存退休金卻不知道多少才夠?
理財顧問詢問了我們的願望和未來退休想做什麼,預估了退休前和退休後一個月的生活費應該要多少?再扣掉通膨,規劃出明確的方向,例如每個月要存多少?投資多少?這樣買房的價位可以到多少等等。
我才發現原本自以爲夠的財務狀況,照我們現在這樣的花費,在買房後會一直呈現赤字,而沒有任何退休金。
三、不要急著亂投資,先知道哪些錢要存下來
錢分四種:救命錢、風險規劃、投資錢和投機錢
1、救命錢(應急的錢):在風險發生或臨時事件時可以拿來應急的錢,通常最好準備三年左右的生活費
2、風險規劃:就是我上面所講的算出風險發生時所需要的金額去投保,不要多也不要少,剛剛好就好
3、投資錢(實現目標的錢):找可穩健投資的標的來存錢,例如ETF、基金等(但不包含長年期的儲蓄險),為了買房、買車、養小孩、退休規劃等等
4、投機錢:如果有多的錢再考慮是否要投入風險較高的投資標的
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照著理財顧問幫我們規劃的藍圖開始實踐後,我才真的慶幸我們及時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尤其最近才剛繳完最後幾期的鉅額儲蓄險和稅金,險把所有家底翻了個空,如果再晚個幾年才發現我們錯誤的理財投資,可能就要花更多時間才能補救了。
我們一般財務規劃大概最多看到未來十年二十年夠不夠用,卻沒想過退休後的事。
我有一朋友月入四十萬,但他每月繳完房貸、車貸、保險、孝親費、小孩學費、生活費後完全打平。我問他有沒有存退休金?他說完全沒有。我想如果三十年後房貸繳完、小孩養大,是不是就只剩一間房和靠小孩孝親費過日子?
我想跟我們一樣高收入高支出的族群不在少數,我的血淋淋經驗告訴我們致富不在於收入高,而是在於是否存的多,是否有正確的理財觀念,是否把每一分錢仔細考量用在刀口上,這樣才不會把辛苦賺來的錢浪費在無用的投資上,才能真正享受到甜美的果實。
堯睿顧問補充
S和先生收入相當高,卻在財務上感到困窘,不是因為生活開銷過大,而是過往的理財模式出了問題。
其實類似的狀況不在少數,曾看過年收入500萬的企業主及年收入600萬的牙醫師,也因為各種原因導致財務出現狀況。
S和先生意識到問題後,願意直面問題,並且按照規劃建議落實執行,他們的財務狀況已經開始改善,步入正向循環。身為他們的顧問,由衷地感到開心。
不論收入高低,每個人賺錢都很辛苦,就像S說的,累積財富的關鍵,不在於收入的高低,而在於建立正確的觀念、確實把錢存下、把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口上。如此,方能享受到甜美的果實。
延伸閱讀
- 《理財如果只著重商品,就像亂吃成藥卻不看醫生的病人》
- 《財務規劃的七大價值,將夢想化為可實現的計畫》
- 《理財規劃,從目標設定開始》
- 《理財規劃六大步驟》
- 《以每一個人的人生為田,以財富為種子,最後發出幸福的芽》
- 《我可以很感性,你可以很理性,然後我們成為彼此的夥伴》
- 《年幼家境辛苦,長大工作穩定仍非常節儉。在未來目標能夠達成的前提下,可以適度提昇目前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