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我們講得是同一種利率嗎?!

認識實際年利率,財務決策更容易

單利、複利、報酬率、年化報酬率、投資報酬率、再投資報酬率、殖利率、名目利率、實際利率、折現率、貼現率、預定利率、宣告利率、貸款利率、循環利率、一分利…都是我們聽過的利率,但這些是否相同?若不同,又有何差異呢?在做任何討論之前,必須先定義清楚我們講得是同一種「利率」,才不會產生溝通上的落差。

舉個實際的例子:銀行定存牌告利率6個月為0.93%、一年期1.21%、兩年期1.24%,請問今天拿10,000元定存6個月、一年、兩年,分別可以拿到多少利息?(整存整付、四捨五入)

答案是:47元、121元、250元。若全數答對,恭喜您的觀念很清楚!要是答案跟您想的不太一樣也沒關係,這篇文章才有存在的價值,且聽我一一道來。

 

以「實際年利率」為溝通基礎

在銀行的牌告利率中呈現的利率,就是實際年利率(Effective Annual Rate ,EAR),意思是把不同期間的利率,化為同樣以「一年」期間計算的利率,當用於儲蓄、投資時也可稱為「年化報酬率」或「複利」。就像高麗菜一斤25元,是以「一斤」做為相同比較基礎,如此才好溝通及比價。

閱讀更多 read more

其實,養老險不是讓你養老的!

前兩週有一位民眾來信詢問某保險公司出的一張「養老保險」好不好?他可以買嗎?商品內容為60歲男性,購買保額56萬,躉繳保費98.9萬,共保障9年,這9年間身故保障為55~88萬(各年度不同),每年可領取生存保險金11.2萬,領9年,屆滿後契約即終止。

 

生領死也領,什麼保險這麼好?

其實,養老保險的學名叫做「生死合險」,是「生存保險」加上「死亡保險」,在保障期間內死亡會給付身故保險金,生存則給付生存保險金,可能是一筆或分筆領取。為什麼生存與身故都有給付這麼好?當然是因為兩項給付都給的少!

以上述例子領回的部份來看,一開始繳98.9萬,後面9年每年領11.2萬,由於這樣的現金流跨越不同年期,要瞭解好不好,就必須透過財務計算機或Excel計算「年化報酬率」,意即每一年的複利報酬率,如此才能和銀行的一年期定存有相同的比較基礎。

不考慮保障的部分,計算後得知此保單年化報酬率(IRR)為0.38%;若是每年領回的11.2萬都是花掉,那麼修正後的年化報酬率(MIRR)更會降到0.21% ,這樣的報酬率您滿意嗎?

閱讀更多 read more

跟著財務顧問學記帳 – 方法篇

找到屬於自己的記帳方式,愈記愈有趣

不只是記帳,而是完整的儲蓄規劃流程

上次觀念篇談到儲蓄規劃的五個步驟:

  1. 可支配所得劃分
  2. 界定三要
  3. 量化目標&擬定預算
  4. 記帳
  5. 定期檢視&調整

這五個步驟中,大家最常聽到,也最重視的就是步驟四「記帳」,這篇將深入談談記帳的方法,並且讓你找到屬於自己的記帳方式,但慢慢地你會發現記帳不只是記帳,而是完整的儲蓄規劃流程,與其它四個步驟其實密不可分。

後面將提到三種記帳(儲蓄)方式,是由複雜到簡單排序,若看到頭昏可以跳下一個方法,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即可,分別是:

  • 複式簿記法
  • 消浪投儲蓄法
  • 預算控制法

閱讀更多 read more

我需要買失能險嗎?一張圖看懂失能險、失能扶助險、傷害險及壽險的保障範圍有什麼不同

圖解殘扶險、殘廢險、傷害險與壽險的差異

2021/05/29更新:2018年起殘廢險更名為失能險,殘廢扶助險更名為失能扶助險)

這兩年保險業界最夯的話題莫過於「失能險」和「類全委」了,對業務員來說是個全新的商機。

但保險商品如同藥品,從業人員若以新到貨、停售等訴求大力推銷,並不等於我們一定需要。在購買任何金融商品前,必須清楚瞭解所有細節,及釐清自己的需求,才能評估該商品能否解決自己的擔憂,或協助我們達成目的。

這次就來談談,失能險、失能扶助險究竟是什麼?它和傷害險(俗稱意外險)又有什麼差異呢?

閱讀更多 read more

為什麼多數人買投資型保單的經驗都不好?

為什麼多數人買投資型保單的經驗都不好?

前幾週收到民眾的信函,信中泣訴的內容如下:

70多歲的老父親購買了一張變額萬能壽險,小兒子詢問業務員是否就像郵局6年到期的儲蓄險,業務員回答:「是的」,而且在繳了第一年的110萬之後,業務員就告知以後都不用繳了。怎知到了第6年,突然收到保險公司寄的失效通知書!明明該到期了怎麼會失效?

業務員建議補繳8萬元復效,否則前面繳的110萬都會不見,真的是晴天霹靂!復效後,每月還要持續繳25,000元的最低保費,老父親每個月3,000元的老人年金如何負擔?

只好由小女兒一肩扛起,十年來共繳了280多萬,而向銀行借的錢加上利息卻已累積到450萬,縱使老父親往生也只能領回300萬保險金…

 

投資型保單是什麼?

投資型保單是俗稱,也是一種統稱,其實可再區分為「投資型壽險」及「投資型年金」,由於大部分人接觸到的都是投資型壽險,此處就暫不討論投資型年金。

投資型壽險有三種類型,分述如下:

  • 變額壽險:固定繳費,通常有保證最低死亡給付。
  • 變額萬能壽險:彈性繳費,死亡給付分甲乙兩型。
  • 投資連結型壽險:大部分為躉繳,且連結標的為結構型債券。

閱讀更多 read more

跟著財務顧問學記帳 – 觀念篇

跟著財務顧問學記帳(觀念篇)

三年前,有一位律師長輩新婚,開始和太太四處看房準備購屋。愈看發現學問愈大,地段、採光、格局、建材、坪數等,好多好多細節,夫妻兩人希望新居有一定的品質,因此原訂的預算不斷追加…

最終選定了位於台北木柵的房子,一坪50萬,在當時該地區算是合理的價位,不過他們一口氣買了50坪,總價2,500萬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因此向父母商借了500萬做為頭期款,每月還需償還10萬元的房貸。

不到一年小孩出生,太太暫停了原有的工作在家專心帶小孩,少了一份收入來源,身為受雇律師的先生縱使月薪有13萬仍感到壓力沈重,因為扣除房貸之後僅剩3萬元來負擔家庭所有開銷。

於是夫妻倆爭執愈來愈多,太太嫌先生賺不夠多,應該要自己開業,但先生擔心開業風險太大且初期收入不穩定,反過來怪太太不出去工作幫忙分擔家計…

 

理財的關鍵第一步:收支預算規劃

《理財如果只著重商品,就像亂吃成藥卻不看醫生的病人》一文中談到了財務規劃樹,這次就深入談談財務規劃樹中最重要的樹根「收支管理」。

閱讀更多 read more

理財如果只著重商品,就像亂吃成藥卻不看醫生的病人

做好財務規劃,讓您安心沒煩惱

兩年前,一個大四即將畢業的學妹突然發訊息給我,詢問我能不能給他財務建議。學妹:「我們家賣了房子,大約會有200萬,要拿去投資,還是先還清120萬的負債?或者是還一半、投資一半?」

聽到負債,當然先詢問利率,學妹回約6、7%,一聽覺得不大對勁,細細詢問之下才發現狀況是這樣的…

父親原本有經營中小企業,但因為被倒債而倒閉,家道中落,父母靠打零工維生,兩人年收入約30萬,但一家三口年繳保費就要21萬,怎麼夠用?於是學妹自己不但要就學貸款,還要大量打工,三人的收入仍無法支應家庭開銷,因此透過保單貸款應急,愈貸愈多…

 

提到「理財」,你想到什麼?

對許多人來說,「理財」兩個字等同於賺錢,而且是賺得愈多愈好,但進一步詢問:「那要賺多少才夠?」,大家往往會陷入沉思…

閱讀更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