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為你是小資族,更需要「獨立財務顧問」啊!(中)-Clubhouse筆記

財務嚮導

理財規劃的流程是什麼?

Evelyn:這樣聽起來的確理財顧問也要擔任婚姻諮詢的角色,其實錢就是人生,這是無法逃避的問題。那麼我想詢問,身為獨立財務顧問,從和委託人第一次接觸見面討論的內容,後續到最後提供報告的過程,以及最後報告會囊括怎麼樣的內容?

志峯:先說明獨立財務顧問產業在台灣還處於萌芽階段(雖然安睿宏觀已經努力了20多年),所以我只能就我們公司在做的方式來回應。

大概會分兩大類:一類是只提供到規劃,後面交由客戶自己去執行;第二類是像我們公司,從規劃到執行,以及未來繁瑣的後續服務都包含,提供一站式的服務。

 

再來談到流程。第一次是顧問與客戶雙方認識和了解,釐清對未來目標的想像,比如結婚、生子、買房、子女教育、退休等。會先初步了解,不會訂下明確數字。聊聊客戶日常生活的時間、心力放在哪裡,家人有哪些以及關係如何。

有些人很想要買房,比如他說7年後要買房。那我就會問他為什麼是7年後?一定要買房嗎?不買會怎麼樣?透過這提問去了解客戶做一件事情、一個想法背後的價值觀。可能是從小家裡沒有房子,一直租房子經常搬家,因此很想買房,對他而言房屋代表一個安定的歸屬感。第一次面談最重要的是瞭解客戶的需求,再來才是我們是誰、怎麼做,對他帶來的效益,最後詢問是否要進行規劃,面談共需要2~3小時。

第一次面談後,需要請客戶準備資料,包含所得稅結算申報書、勞保勞退資料、收入支出資產負債表、保單正本、投資對帳單…等,然後在第二次面談中會清楚量化所有財務目標和保障內容,接著簽合約、付款,正式開始我們的合作關係,第二次面談共需要3~4小時。

第三次見面說明報告書內容,可能的方案有哪些,並確認客戶選擇哪個方案。整個財務規劃不只是數字的調整,有時後還要考慮人性和人情因素。

 

Evelyn:人性和人情是指?

志峯:比如客戶說我阿姨是XX保險公司業務員,過去買的保單不能動,或是如果要增加,則以這家保險公司的商品為主。我們可以優先以這家保險公司的商品考量,當然前提是商品符合他的需求。

也遇過收入很好、資產不少的客戶,媽媽看他努力工作,熱心幫他管理部分資金,頻繁地進出市場投資。和客戶討論過程中,客戶說可能要留部份資金給媽媽去操作,讓媽媽有點成就感。或許這樣的情況在財務上不是最好,但綜合各種情況考量卻是最適合的方案

第四次面談時,會簽署執行文件,投資開戶、要保文件…等。最後還有結案面談,走完第一輪的規劃至少要碰面五次,或更多次的面談。

 

依照投資策略,貫徹投資紀律

鋒哥:獨立財務顧問和券商營業員最大的不一樣是不會去報明牌。例如特殊情境下,做一個對客戶最好的判斷。舉兩個例子,去年3月大跌,市場極度恐慌,那麼你們對客戶有怎麼樣的建議?

志峯: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簡述我們的投資和保險規劃邏輯,和蠻多金融業是不太一樣的。我們所提倡的是「儲蓄歸儲蓄、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因為每個工具有它的強項與功能,不可偏廢

進入投資前,會把錢做分類,準備好緊急預備金、做足保障,剩下的錢才可以安心全部投入市場,發揮最大的時間價值。而我們的投資策略是「長期投資、全球分散、資產配置」

如果客戶完全按照規劃建議執行,那麼去年3月時他可能沒有多餘的資金,因為已經按照計畫單筆投入或定時定額投資了,所以這個情況下就不需要做任何動作,不要因恐慌而把投資部位贖回。

另外有些客戶因為過去從來沒投資經驗,有可能在2018、2019年規劃後,不敢把過去累積的資產一次全數投入市場,所以在去年3月時,手邊有多餘的資金,我們就在當時請客戶分批進場。會給這樣的建議,不是因為我們預測後面會有這樣的反彈甚至創新高,而是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每次市場拉回或下跌,都是上天給我們的禮物,很好的加碼機會。

 

鋒哥:但我想人性,很多客戶都很怕吧,還能堅持紀律嗎?

志峯:所以這要從平時就持續溝通,例如跟我們合作很久的客戶,有經歷過2015、2018年的震盪,在去年3月就沒有問過任何一句話,因為他們知道這是很正常的市場震盪。

當然也有客戶比較晚開始投資的,第一次碰到這麼大的跌幅,很緊張地問我還會不會跌?如果會再跌的話,是不是要先賣出等跌下去再買回來?試圖高賣低接

我就反問他,你確定會再下跌嗎?如果確定,那當然應該先賣出,但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人能確定短期的市場走勢,可是我知道長期會持續上漲的,當然除了口頭的安撫以外,還需要一些數據佐證,讓客戶安心。在那段時間,我手邊的客戶沒有任何一位贖回資金,這是財務顧問很重要的工作之一,持續溝通以協助客戶維持投資紀律。

 

鋒哥:那像今年3月比特幣大漲,你們又是如何建議呢?

志峯:在我們的資產配置中,還是以股票、債券和實體資產(例如REITs…等)為主,未納入比特幣,所以沒有建議客戶做任何動作。

這邊提一下安睿宏觀所扮演的角色,並不是擔任操盤人,而是依據「長期投資、全球分散、資產配置」這樣的策略,從台灣將近兩千檔基金,用質化和量化的評選指標,去篩選出專業、持續表現良好的資產管理公司,做全球的資產配置。

 

從事獨立財務顧問對自己的理財有什麼影響?心境上有何變化?

聽眾Yi-lin提問:想詢問志峯從事獨立財務顧問,對於在打理自己財務上是否有差別?以及從事這行業從過去到現在心境上有沒有什麼改變?

志峯:個人理財部分蠻開心的,因為學習了這些不只是幫助客戶,對自己家庭和父母也很有幫助,我協助父母管理他們的退休金。

過往母親投資賠過一些錢,所以轉而購買較多的儲蓄險,這也是許多人的經驗和做法,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並非儲蓄險不好,而是前面提到的,要量化各項財務目標,看看用儲蓄能達成退休目標嗎?以他們的狀況來說不行,所以我協助把報酬率比較差的保單終止,將資金整理後去做長期投資,累積資產,打理好足夠的退休金,也能減輕小孩們的孝養負擔。

至於從業過程的心境轉變,就我個人來說蠻一致的,符合當初自己對於這項工作的期待。另外這八年多來看到台灣的趨勢變化,從很難做轉變到有點難做(笑)。至少財務顧問這條路是順風的,愈來愈多人認同和理解這些觀念,然後透過網路搜尋或雜誌採訪找到我們,經過溝通後符合他的期待而協助進行規劃,我相信台灣整體的理財認知是愈來愈清楚的。這過程符合我一開始選擇工作的目標,就是要符合自己的價值觀:做對的事、幫助身邊的人,相信這樣自然會有合理收入,不會餓死。

 

想要理財,該如何開始?

Evelyn:我常被讀者問到,我現在要開始學習投資理財,但不知從何開始。假設今天讀者遇到志峯,詢問你該如何開始,那你會給什麼建議?

志峯:我會先問他期待做到什麼程度呢?比如原本存不了錢,變存得下錢;想學會如何規劃自己的保險;想開始投資賺錢…等等。如果是想全面性的解決,建議直接找顧問最全面也最快速,有點像搭計程車直接到達目的地。

如果只是想開始學習瞭解,那我會推薦一些書籍,或像是鋒哥的線上課程。所以我會看他的目的和期待,並詢問他願意付出的代價和目的,視情況給予不同建議。

Evelyn:說得非常好,從0開始,也要回頭問自己投資理財要做什麼?想過怎樣的生活?我有個同事把所有錢都投入美股,聊天之後得知他就是希望平常有一些零用錢,我覺得他用了好難的方法,但想達成的是小確幸,或許有其他更合適的方法。

就像志峯的舉例,可以搭計程車。有時候會忽略時間也是個成本,自己研究所花的時間說不定比花一筆錢找專業人士幫忙代價更大

 

延伸閱讀

 

與談者簡介

Evelyn Lin
財經雜誌網站主編,超過13年記者、編輯經歷。歷年主跑路線包括台灣上市櫃科技公司和投資理財。擅長採訪寫作與數位內容策展。
個人網站:我是EE – 女性理財&親子生活
FB粉專:我是EE – 女性理財&親子生活

李柏鋒(鋒哥)
Inside主編、台灣ETF投資學院創辦人、腦力矩創辦人。
個人網站:李柏鋒的擴大機
FB粉專:李柏鋒的擴大機

 

訂閱
通知
0 Comments
最佳留言
最新 最舊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