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理好財?比起方法和工具,你更應該學習的是「財商」!

從事財務顧問工作也將近快滿五年,服務過上百位客戶,也常常被朋友問到各式各樣的金融問題。除了投資的方法、金融商品的知識外,最常被問到也讓人最好奇的就是:「那你自己是怎麼投資理財的呢?」

關於這個問題,說出來可能會讓很多人意外。因為我自己理財的方式其實並沒有什麼複雜的技巧,只是運用一些簡單的概念,然後不斷地重複執行。例如設定財務目標、規劃預算、管控儲蓄率、定期盤點資產,按照策略長期投資,其它頂多留點投機錢投入看好的股票,沒了。

不知道現在的人學習是變簡單還是變困難了,只要我們想開始學習投資,便有幾乎爆炸的資訊供我們選擇。像是網路上充斥著許多巴菲特選股法、不敗ETF投資術、年賺20%技術線型、程式交易…等等

理財資訊實在太多太多,反而讓人學習找不到方向,或是誤以為技巧、工具愈複雜愈好,才能投資賺到錢。

是這樣嗎?

我們認為有效的方法的確能讓我們在理財道路上更順利,但比方法更要的是,運用這些方法的核心能力──財商。

 

財商,取決你能擁有多少財富

財商( Financial Intelligence Quotient)一詞,最早出現在1994年4月《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指的是一個人認識金錢和駕馭金錢的能力。它不單單指的是投資理財,更多是對於金錢規律的了解、創富、守富,一種整體的財務價值觀。

那為什麼這樣的價值觀,能取決我們擁有多少財富呢?

美國心理學教授史帝夫丹.尼許(Steve Danish)曾經研究一系列中樂透這種「橫財」對得主的影響,發現這些人並沒有過著從此幸福快樂的日子,反而有些人甚至過得比以前更慘。不只破產不說,甚至負債、酗酒、自殺的也不在少數。

多位NBA球星,也因為缺乏理財觀念,在退役後短短幾年期間便把錢花光。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球隊76人戰神 Allen Iverson,將2.5億美元的資產在短短10年內幾乎揮霍一空。最後在法庭現場可憐巴巴地說了一句:「我現在沒有錢了,甚至連一個漢堡都買不起。」

或許有人會覺得舉這種擁有巨額財富而後破產的例子太極端。畢竟絕大部分的人一生可能都難以獲得這樣的體驗,也並不覺非得一定要擁有那麼多錢才行。

那我們不妨換個角度去想一想。假設今天你和巴菲特都保持現有的財商,同時回到過去22歲大學畢業,身上也懷著相同的1萬美金,在家庭、人脈背景及其餘變數都相似的情況下,給你們同樣10年時間,你認為你們之間的財富會差距多少?

所以發現了嗎,即便是相同的條件,時間一旦拉長,我們最終的財務狀況,還是會回歸到現有的能力標準。好比一碗裝水的容器,器量的大小決定了水的存量,多的水終究會滿溢出來,無法承受。

理財是一種可被訓練的能力。從創富、運富到守富,我們對於金錢整體的價值觀──財商,才是我們能改變財富的原因。

 

財商,辨別是非的守護者

在那麼多理財的名言中,你可能聽過「人不理財,財不理你」,說的是財務規劃的重要性。沒錯,透過有計畫的理財,的確可以讓我們財富的累積速度加快。但你知道「理錯財,比不理財還糟糕」嗎

前陣子一個大學學弟忽然私訊我,詢問有關TAC區塊鏈投資的事情。老實說我對區塊鏈及虛擬貨幣的概念只有初學者程度,便沒有不懂裝懂。但像這樣突然詢問「你知不知道某某商品」、「你覺得某某商品怎麼樣」問題的人,八成是遇到推銷或親友已經投資了。

果不其然,這位學弟的媽媽,遇到了一個運用區塊鏈概念的類直銷公司,而且已經投資了10幾萬。聽到這些關鍵字,我下意識覺得這投資應該不是真的,但為了保險起見,還是詢問了一下這個項目的「投資報酬率」。

一問之下才知道,投資報酬率會跟你「投入的金額」有關,只要投入4~8個月,獲利最少2.8倍,最多14倍。看到如此遠超市場的報酬,我只能建議他能把錢拿回來就趕快拿回來,至少不要繼續加碼下去。

你可能會覺得這件事情很誇張,要是自己就不會輕易投資。但你知道嗎?這件事若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很可能就已經發生在你身上了。

為什麼這麼說?舉凡多數人在購買保險、選擇投資工具的時候,也常常為了曾做出的決策而後悔。把辛苦存下的錢拿去購買理專推薦的基金,付出高額手續費又得到不佳的報酬;聽信保險業務員的推銷購買了一堆終身險、儲蓄險,不僅風險保障不足,連帶資金的流動性和成長性都降低。

不僅僅是這些,還有例如未上市股票、外匯保證金,網路上各式各樣的投資方法、電話行銷,無不誘使我們做出行動。而往往只要做出一個錯誤的決策,就會讓我們在財富累積的道路上倒退好幾年。

守財,是理財的最後一哩路。在現今資訊爆炸的環境裡,一個人財務上的成敗與個人知識及學習能力的關係越來越大。不從提高財商著手,再多的錢也守不住。

 

檢視、提升財商,從自我提問開始

財商,作為一種對於財務整體的價值觀,很難說有什麼絕對的衡量標準。既然如此,那我們該如何了解自己財商能力?又如何去提升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先用更宏觀的角度去看待「價值觀」這件事。一個人價值觀的形成,有時是透過自己的經歷和反思獲得;有時我們也會從別人比如父母親身上得到;或是某些整體性的框架如宗教和法律。(出自《原則:生活和工作》一書)

而這些我們所擁有的價值觀,進一步形成我們待人接物的「處世原則」。這些原則影響著每天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讓我們做出無數的決策。

同樣的,我們對於財務的價值觀,以及處理財務的原則,也會受上述因素所影響。所以我們要檢視財商能力,可以透過反思這些因素,並透過自我提問來找到方向,舉幾個例子來說:

財務管理面

  1. 我有清楚地知道每個月的現金流向嗎?
  2. 短、中、長期的財務目標為何?依現在進度是否有辦法達成?
  3. 怎麼設定每月甚至每年的消費預算?
  4. 緊急預備金要準備多少?為什麼?
  5. 怎麼有效地整理、分類已經購買的金融商品?

投資面

  1. 我的操作模式核心觀念是什麼?
  2. 資金放大100倍一樣適用嗎?
  3. 對於這項投資我期待有多少報酬?
  4. 我所要承受最大的風險是什麼?
  5. 這樣的投資方式能長期執行嗎?(10年以上)

保險面

  1. 我購買的商品有符合需求嗎?還是經由推薦覺得不錯就買?
  2. 我擔心哪些風險發生?
  3. 萬一風險真的發生了,重病、重殘甚至身故,需要多少保障?
  4. 如何搭配便宜高保障的組合?終身和定期險的差異為何?

若能清楚地回答這些財務問題,並且清楚了解這些答案的原因,想必你的財商能力已經有一定的基礎,未來也會持續學習成長。但如果你連這些問題都沒有想清楚,那麼很有可能你懷抱的理財夢想,終究只是夢想而已

 

理財,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要學好投資理財,與其將眼光聚焦在「該怎麼投資」、「商品好不好賺」,更應從了解、提升自己的「財商」開始,才有可能創造更多不同。

 

延伸閱讀

 

訂閱
通知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