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也不算很低,但總是存不下錢來…」
「我有300萬定存,該拿多少出來投資?」
「我應該買什麼股票或是基金?」
「聽說這張儲蓄險利率很高?」
身為理財規劃顧問,時常會碰到這類諮詢議題。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總是會先確認:「想存錢或是想投資,是不是希望可以累積到更多財富?」
「是。」
「假設我們真的累積到更多財富,會想拿這些錢來做些什麼事呢?」
「收入也不算很低,但總是存不下錢來…」
「我有300萬定存,該拿多少出來投資?」
「我應該買什麼股票或是基金?」
「聽說這張儲蓄險利率很高?」
身為理財規劃顧問,時常會碰到這類諮詢議題。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總是會先確認:「想存錢或是想投資,是不是希望可以累積到更多財富?」
「是。」
「假設我們真的累積到更多財富,會想拿這些錢來做些什麼事呢?」
身為財務顧問,經常有人前來諮詢:這張保單好不好?這檔固定配息基金如何?有什麼更好的商品?
遇到這樣的問題,無法給予一個明確的回覆,請先試想以下兩個情境:
如果感到身體不適,可以有兩種選項:一種是去藥房買成藥;另一種是找醫生做相關檢查,再根據檢查結果,購買合適藥物、調整生活作息、改變飲食習慣等。
如果買了一棟房子,也有兩種選項:一種是自行去買家具;另一種是先請室內設計師根據自己的需求設計,再根據設計圖採買家具。
兩年前,一個大四即將畢業的學妹突然發訊息給我,詢問我能不能給他財務建議。學妹:「我們家賣了房子,大約會有200萬,要拿去投資,還是先還清120萬的負債?或者是還一半、投資一半?」
聽到負債,當然先詢問利率,學妹回約6、7%,一聽覺得不大對勁,細細詢問之下才發現狀況是這樣的…
父親原本有經營中小企業,但因為被倒債而倒閉,家道中落,父母靠打零工維生,兩人年收入約30萬,但一家三口年繳保費就要21萬,怎麼夠用?於是學妹自己不但要就學貸款,還要大量打工,三人的收入仍無法支應家庭開銷,因此透過保單貸款應急,愈貸愈多…
對許多人來說,「理財」兩個字等同於賺錢,而且是賺得愈多愈好,但進一步詢問:「那要賺多少才夠?」,大家往往會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