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不能只看報酬率!如何透過資產配置讓你更有把握達成財務目標

資產配置

在這個全民瘋投資的年代,財務顧問最常被問的一個問題就是,投資什麼才好?金融股、科技股、能源股?還是黃金、債券、房地產甚至是比特幣?

大型股、小型股、成熟市場、新興市場、高評等債券、高收益債券、房地場…等,這些不同的「資產類別」,也是許多基金或ETF名稱上會看到的名詞,但究竟要挑哪一種才好呢?

 

沒有人能每次都猜對趨勢,所以包牌是最穩的策略

「疫情逐漸趨緩,旅遊業開始復甦,能源類股看好」、「5G與AI科技引領未來,晶片與半導體不可或缺,前景可期」、「房地產是經濟的火車頭,透過不動產證券化,不用持有實體房屋即可掌握房地產脈動」這些令人眼花撩亂的說法,似乎在告訴我們如果投資要賺錢,就要努力研究總體經濟與產業趨勢,但我們都是平凡人,每天上班、陪伴家人、進修就已經夠忙了,真的有餘力再花時間研究這麼多資訊?

 

各資產類別年度報酬率

資料來源:NovelInvestor.com

資產類別說明:

  • Lg Cap:大型股票 – S&P 500 Index
  • Sm Cap:小型股票 – Russell 2000 Index
  • Int’l Stk:成熟市場股票 – MSCI EAFE Index
  • EM:新興市場股票 – 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
  • REIT:不動產 – FTSE NAREIT All Equity Index
  • HG Bnd:高評等債券 – Bloomberg Barclays U.S. Agg Bond Index
  • HY Bnd:高收益債券 – ICE BofA US High Yield Index
  • Cash:約當現金 – S&P U.S. Treasury Bill 0-3 Mth Index
  • AA:資產配置組合 – Asset Allocation Portfolio。由15%大型股票、15%成熟市場股票、10%小型股票、10%新興市場股票、10%不動產、40%高評等債券所組成,並且每年再平衡。

 

上圖是過去15年各資產類別的表現紀錄,每一個色塊各代表著不同的資產類別,我們可以看出單一資產類別的變化是非常大的,能精準預測當年度表現前幾名是哪些資產類別的人有多少?例如2006、2007年新興市場一片大好,連續兩年提供超過30%以上的報酬,但緊接著2008年就讓投資人的資產瞬間縮水一半;而長期以來排名常常墊底的現金(通常以短天期公債代表),在2018年卻是所有資產類別當中唯一的正報酬,又有多少人能在當年度年初就預測到「現金為王」?

既然預測單一資產類別表現是很困難的,那麼不如像樂透包牌一樣,在所有的資產類別上都下注!不論未來是哪個資產類別表現比較好,我們都能依照配置比例,獲得各個資產類別加權平均後的報酬,不用擔心錯壓某一類資產類別、某一產業或單一個股,因報酬不如預期而導致財務目標無法達成。

 

什麼是資產配置?

所謂的資產配置,是指將資金按照比例,分配在股票、債券、房地產、原物料、貨幣這幾個主要的資產類別,從而達到降低波動的目的,當總資產還不大的時候,市場下跌30%或許還覺得可以沉得住氣繼續投資,但是當總資產累積到1000萬時,10%的下跌就意味著100萬的虧損,很有可能是大部分人一整年的收入,而這樣的心理壓力就很容易讓人退出市場,因此在長期投資的過程中,為了能夠持續維持投資的紀律,盡可能地採取措施降低波動才能更有把握達成財務目標。

透過同時持有不同的資產類別,因為彼此之間的「相關係數」較低的關係,會有某項資產大跌時而其他資產不受影響的情形發生,讓我們的總投資資產的波動幅度平均下來比較小。

我們可以想像股票、債券、原物料、房地產等資產類別是一塊塊水田,而田裡的總水量就如同市場上的總資金量,假設所有水田的水量加總是固定的,當股票水田裡的水位下降時(意味著股票市場下跌),表示水流到其他的水田裡了,會造成其他的水田水位上升(意味著某個市場上漲)。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可能持有每一塊水田,不論哪一塊田收益好或不好,整體都能擁有一定的收穫。

而這樣的做法,因為加入了長期報酬率比較低的資產類別(債券、黃金等等),導致加權平均後整體的報酬率會降低,那麼具體到底會降低多少呢?有沒有可能不要降低太多而波動幅度又能減少呢?

這個問題,美國的經濟學家馬可維茲早在1952年就用公式算出來了,數學模型這篇文章暫且不討論,我們只要知道涵蓋的資產類別愈多、相關係數愈低,就愈有可能在相同風險的情況下取得較高的報酬;或是在相同報酬的情況下取得較低的風險,也就是說,在取得相同報酬的情況下,能有效提高達成目標報酬的把握度,這就是著名的「現代投資組合理論」。

根據公式推導出的效率前緣曲線,我們可以得到一系列相對應報酬的最低風險值,以及達到最佳效率的投資組合,剩下的就是決定我們需要多少報酬了。

 

根據目標報酬率來設計資產配置

舉例來說,小明希望在6年存到150萬的房屋頭期款、65歲擁有1,500萬的資產安穩退休,每月定期定額投資金額從1.2萬開始,隨著薪資增長逐年遞增,經過計算所需的目標年化報酬率為6%,即可達成上述目標。

效率前緣曲線

而相對應這樣的年化報酬率,他搭配出來的資產配置比例可能是40%股票、50%債券、5%房地產、5%原物料,因為每個人的儲蓄率、目標數量、距離目標的時間、目標的金額都不相同,都會影響到所需要的目標報酬率,這也就是為什麼每個人的資產配置比例都會不一樣。

當我們知道6%目標報酬率就能達成目標時,我們就不需要去追求過高的報酬率,因為根據效率前緣曲線,越高的報酬率對應的是較高的風險,在能夠達成財務目標的前提下,我們只需要承擔必須承擔的風險就好。

因此,為了要建構出能夠達成財務目標,同時又盡可能不要承擔多餘風險的資產配置,需要很詳細的盤點現況、釐清目標、進而制訂出完整的計劃,這也就是為什麼需要理財規劃的原因。

 

延伸閱讀

 

訂閱
通知
0 Comments
最佳留言
最新 最舊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