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執業的過程,常常看到一種現象:許多人30歲前後結婚,婚後買房子、生小孩,平常的收入拿來繳房貸、養育孩子、過簡單的日子就用得差不多了,幾乎存不下錢。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總是感到擔心,原因主要是以下三點。
若利率調升,財務更吃緊
買房前,大家都會思考,目前的存款是否能夠支付頭期款?之後每月的房貸是否負擔得起?
但房貸利息大多是機動的,多數人沒有思考到如果利率調高,會讓自己每月房貸支出增加多少?
舉例:買2,000萬的房子,貸款8成,貸了1,600萬元,貸款30年期,利率1.5%,每月須負擔本息共5.5萬。
兩年後,萬一房貸利率從1.5%增至2.5%,此時的房貸還有1,514萬,但每月須負擔的本息卻從5.5萬增至6.3萬。
每月多8千元的開銷,對一個已經財務吃緊的家庭,壓力相當大。
面臨變動,缺乏彈性
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可能會發生改變。
例如:原本覺得目前的工作相當安穩,但近期發生某些事,發現自己與主管的理念差異越來越大,勉強待在現職相當痛苦,轉換跑道,又擔心收入下降,無法持續支應房貸。
或者,想嘗試一個很棒的創業機會或是想挑戰收入不穩定的業務性質工作,都可能因為房貸的壓力,讓自己不敢做出嘗試。
又或者,生了一個小孩之後,發現自己很喜歡小孩,或是擔心老大無聊,想再生一個小孩,但也因為財務吃緊、不敢增加支出,而苦惱不已。
退休金準備不足
即使非常幸運,30歲到60歲這段期間,房貸利率都沒有增加,也沒有發生預料之外的變動,在持續沒有結餘的狀況下,退休時,也必然會面臨退休金不足的問題。
面對這樣的狀況,就只有以下的選擇了:
- 以房養老(須注意以房養老的風險)
- 期待子女提供的孝養金
- 退休後再去找其他工作
- 延後退休時間
- 靠著微薄的勞保、勞退省吃儉用過退休生活
買房前,務必考量財務彈性
每次看到這類財務吃緊的情況,都會讓我感到相當憂心,但我並非要大家不要買房子。擁有自己的房子,可以提供安全感、歸屬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在此想特別提醒大家兩點。
- 在買房或是做重大財務決策之前,務必考量財務的彈性,避免因為外在因素(利率增加)或自身因素(轉換工作、多生一個小孩),讓財務陷入窘迫。
- 思考財務議題時,必須同時考量所有理財目標,像是在考慮買房的同時,也須考量未來需要的退休金,以免顧此失彼。
理財規劃,就是提供一個系統性的方法,讓我們可以做好這些事。若你想進一步了解全方位理財規劃的觀念及做法,歡迎預約諮詢。
延伸閱讀